牛栏江畔,碧水潺潺,贵州首个实现“水光互补”的示范发电项目,成千上万块光伏板熠熠生辉,已累计发电5.2亿千瓦时;灼圃草场,风吹草低,全省最大的“风光互补”项目坐落在此,105台大风车呼呼吹出点亮万家灯火的电,每年能提供清洁电力4.5亿千瓦时。
贵州首个实现“水光互补”的示范发电项目
乌蒙“风”“光”蔚为可观。2021年,毕节新能源发电总量达到65.98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总量的37.95%,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底,风电191.54万千瓦、光伏发电276.46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26.9%,位列全省第一。
依托风力和太阳能优势,毕节大力发展电力新能源产业,不断优化能源体系,绿色清洁能源风生水起,迎头赶上,已逐渐成为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位于威宁灼圃草场的雪山风电场,满发情况下,大风车每转一圈能发2度电
选择——用足“天时地利”实现跨越发展
新能源装机总量和年发电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清洁电力为毕节添上新绿,不仅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得益于毕节市瞄准清洁能源,用好自然资源的坚定选择和不懈努力。
乌蒙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成为毕节占据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天时地利”——全市可开发风电资源为1156万千瓦;全市年日照数在1096至1769小时之间,特别是威宁自治县日照时间最长,可达到1960小时,被气象学界称为“阳光城”,太阳能资源为全省之首。
随着毕节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毕节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