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4.3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其中,轿车销量52.7万辆,同比下降32.0%;SUV销量45.9万辆,同比下降38.6%;MPV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39.2%。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28.2万辆,同比增长78.5%。
不难发现,4月份整个汽车市场,都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但是,新能源却实现了逆市增长,这是为何呢?
油价、新能源配套等多方面的作用
今年以来,油价不断上涨,造成燃油车用车成本迅速上升。据《CAR路里》了解,今年国内油价已经上调了七次,在5月16日的新一轮调价窗口,还将迎来第八次油价上涨,届时92号汽油及0号柴油分别上涨0.18、0.19元。不断攀升的油价也让消费者把目光转向用车成本更低的新能源汽车。
当然了,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来说,市面的在售的纯电车型普遍续航里程都在400km甚至500km以上,一些插混车型更是可以超过1000km。可以说是基本告别了里程焦虑。
此外,充电桩的普及的也让新能源车的充电更加方便。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增加10.0万台,同比增长53.4%;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7万台,量同比上涨204.6%。
自主车企全面布局新能源,车型选择多样且价格较低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上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共有97个车系,对应车型396个,创近5年新高;其中,自主厂商车型投放数量293个,是合资厂商的3倍。
2022年,自主厂商还在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新能源车型。除了最常规的纯电车型外,插混车型成为今年各大自主厂商的“最爱”,吉利的雷神Hi·X、长安的iDD、奇瑞的ET-i都在今年陆续搭载到了实车上;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全新深蓝品牌也将来带C385的氢动力车型。也就是说,当下的自主新能源市场,已经有纯电、插混、氢能源多种动力可选,新能源车型选择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