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35斗”,作者:唐继业,36氪经授权发布。
智慧农业在2016年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就标志着发展智慧农业已被纳入到国家的顶层设计之中,上升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历年涉及智慧农业的政策覆盖也有所扩大。相信未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为特征的智慧农业将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时至2022年年初,在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了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国务院又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这一政策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智慧农业是要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
随后在3月9日,农业农村部还印发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的具体任务。单就2022年第一季度而言,在中央层面涉及智慧农业的行业政策规划就多达五条。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及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都对发展智慧农业做出过政策指引。
图:中央层面在一季度提及智慧农业的政策规划一览
(来源:国务院政策文件库)
不难看出,在十四五开局的这第二个年头,国家就政策层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智慧农业的权重在不断提高。基于此,35斗撰写此文,拟尝试对当下智慧农业政策要点进行解读。
智慧农业方兴未艾,中外政策各有侧重,基础建设仍是关键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各国在智慧农业中的政策规划也是当下值得我们所关注的方向。
首先,美国作为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最为领先的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过有关智慧农业的发展构想。在2020年,由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科学蓝图——2020至2025科研方向》,就明确指出要关注智慧农业领域技术方向中的可持续农业集约化、适应气候变化、食品和营养转换、增值创新、农业科学这5个方面,确立重点研发作物病虫害监测、早期发现和快速反应类传感器的发展目标。另外,在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为特征的农业4.0时期,美国企业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也是闻风而动,这其中就有世界第三大农机巨头美国爱科所谋划的全球精准农业战略。总结来看,美国就智慧农业发展,则更加侧重对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关注。
其次,在欧盟,以荷兰、法国为代表的6个国家在2014年就合作开展了智慧农业典型代表项目——Smart Agri Food,旨在通过研发规模化的智能农业应用软件。在关联政策方面,欧洲农机协会于2019年发布的《农业技术2030技术》着重明确要加强利用欧盟相关研究项目的资金,以推动农业数字技术的采用,推动欧洲进入数字精准农业前沿,加强自动化、机器人,数字连接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资助。还有荷兰在2020年发布的《2020食品和农场互联网计划(IOF2020)及智能农业枢纽计划》,提出要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无人机和卫星等技术,为市场提供80个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农业耕作、牲畜、蔬菜水果和水产养殖)。就政策侧重的方向来看,欧盟则更加注重智慧农业在农业农村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然后,是日本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户兼业化等问题,在涉及发展智慧农业的相关政策规划上,通过列举近两年的关键政策时就发现日本智慧农业发展的关注重点多集中在农业机器人、农业资源环境智能监测、无人化农业等新技术、新产业。这一方面,在2019年发布的《农业技术基本准则》中,就详细地指出了要利用机器人技术和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超级省力、高质量生产的新型农业。另外是在2020年2月,由日本农林水产省所制定的最新5年规划,也鲜明地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扩大无人农机的应用范围、加强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