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合肥市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抓手,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着力构建整车技术先进、关键零部件安全可控、基础设施健全、场景应用丰富的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持续发力势头强劲
12月7日,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下线,首款新能源车型的投产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严谨的规划、敏捷的执行和精诚的付出,是大众安徽实现又一里程碑的关键。为此,我感到十分自豪。得益于合作伙伴及大众安徽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正以‘安徽速度’全速向前,将宏伟蓝图筑成现实。”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博士说。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合肥持续发力,势头强劲。目前,合肥共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300多家,拥有江淮、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
同时,合肥加快打造更加完整的供应链,已集聚国轩高科、巨一动力、科大讯飞、四维图新、科大国创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乘用车、客车、货车、环卫车等车型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
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链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5%。1~10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1.75%,全年预计产量达26万辆,同比增长80%。
项目支撑产业兴旺
2021年4月,蔚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规划整车产能100万辆,电池产能100GWh,预计总年产值达5000亿元,将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项目投资超200亿元的大众(安徽)新能源整车和研发基地项目,将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一期制造基地,年产量可达36万辆;同步启动二期研发中心和二期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数字化中心,为旗下新能源产品提供车联网和数字化服务;
2021年8月,中航锂电与合肥签署投资协议,落地建设总投资248亿元的中创新航合肥基地项目,目前一期正式投产,二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400亿元以上……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年来,合肥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照“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产业链“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产量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项目应录未录、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纳统、建设进度慢等4个问题清单,动态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充分发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大众安徽供应商园区、长丰比亚迪基地等平台载体作用,常态化组织到汽车零部件集聚的长春、苏州、上海等地区,开展定向专题招商,加快芯车协同、要素协同、信息协同,促进产业链良性发展。
提升全产业链价值
上个月,在蜀山区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部集中签约活动上,包括宝马新能源汽车、奥迪新能源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汽车在内的12家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部落子蜀山。同时该区在我省率先推出“车6条”专项政策,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心建设。这代表着,蜀山区正式启动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心,也为合肥聚力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之都增加了一块重要拼图。
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背后既有日渐完备产业链的磁吸效应,更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强力加持。近年来,合肥坚持纯电驱动技术路线,建立扶持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双招双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