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史的重大节点,必然伴随着能源革命的重大突破,而能源上的突破往往在交通工具上得到最直观的体现。正如煤炭之于火车、油气之于汽车,立足当下,在碳中和的全球共识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逐步构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新的时代宠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我国新能源(600617)汽车销量200.3万辆,同比增长110%。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1001万辆,其中纯电车占比8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应达到20%。这一目标更是在今年4月已经提前实现,新能源车正在以不可逆的趋势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上升,给整个产业链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无论是上游零部件,中游的整车,还是下游的销售、金融等配套服务均是如此。
其中,新能源汽车保险尤为值得关注,为保险市场带来增量的同时,也给业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新能源汽车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两位数快速上升态势,截至2021年末,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占比提升到近4.5%,同比增速近60%。
据申万宏源(000166)预计,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保费复合增速为47.6%,2025年新能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1543亿元,占总车险保费规模比例约为15.7%。
新能源汽车保险就像一座亟待挖掘的金矿,几乎已经成为了业内共识。不仅是保险公司不断推出各类新产品,特斯拉、蔚小理等车企也涉足其中,马斯克甚至在去年的业绩会上公开表示,未来保险将会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将占到整车业务的30%-40%。
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承保风险比较突出。根据中再产险的数据来看,无论是赔付率、出险频率还是案均赔款,新能源汽车的车损险数据均高于传统汽车,三者险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赔付率水平也要高于传统汽车。客观上,这会限制部分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的意愿。
其次,建模难度高导致定价困难。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零部件构造以及动力系统等与传统燃油车差异较大,不同品牌之间差异会更大,过往燃油车方面可用来参考的数据较少,对于这样的“新物种”产品进行建模难度较高。而且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带动各家厂商争先推出各类新车型,使得建模难度进一步提升,也就导致保险定价成为难题。
但问题也意味着机遇,谁能在新能源汽车保险目前存在的诸多痛点中有所突破,就更能获得这一波保险增量市场的红利更大的份额。
二、中再集团率先提出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中再集团已经做出了表率。
从根本上讲,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的核心痛点,还是在于定价难的问题。而要更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能在数据获取、整合方面有充分优势,中再集团的行业中立地位有利于其获取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亦有中再的参与,也体现出了中再集团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7月5日,中再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再产险召开了新能源汽车保险创新研讨会,并于会上发布再保险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定价风控模型——“再·途”新能源汽车定价模型,这不仅有利于再保险业务发展,更可以支持直保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并能帮助新能源汽车厂商完善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有利于促进保险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协同发展和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