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环外OUTSIDE,作者 |大米,编辑 |张假假
关于能源的财富神话,2008年是个极其关键的年份。
这一年,一场造成45人死亡、1人受伤的特大安全事故的爆发,敲响了煤老板们末日辉煌的丧钟。
煤炭资源整合,不合格矿井资源的关停并转大潮自此拉开序幕,曾有数据统计,几年整改下来,山西一省,矿井数量就从2008年的2600座下滑至1000座;办矿主体也从2200家锐减至百家上下。
一方面,是资质审查越来越严格,导致数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合并之风越来越明显。双面夹击之下,无数中小煤炭企业此次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
煤炭的黄昏,新能源的黎明。
同样是这一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始显露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潜力:
仅仅是光伏一个分支,就有一百多座城市,提出要建设千亿光伏产业园;彭小峰、施正荣等等知名企业家,也因为光伏一度登顶中国的首富之位;
眼光进一步放远,电动车领域,日后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宁德时代,虽然尚未成立,但锂电池技术的成熟,也在这一时期,为它日后万亿市值的风光埋下了伏笔。
但历史就是这样滚滚向前,两拨人短暂交汇之后,自此各向东西再无交集吗?
显然是低估了资本的力量。
曾有统计显示,2008年之后,仅仅退出煤炭领域的企业家,他们手握的民间资本就已经高达6000亿,如果加上现存的国有资本为主的各大煤矿巨头,“煤老板们”的身家,足以影响中国很多产业的运行与维持:
当这些钱被塞进地产,山西客户一度买下了SOHO项目营业额的40%,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急流勇退的煤老板们又享受到了来自地产增值的超级红利;
当这些钱伴着脂粉味,冲进文化行业,中国影视圈里难得一见的煤老板年代到来,编剧汪海林至今仍在怀念煤老板只掏钱,找女演员,从不干预创作的美好时光。
如今“穿着皮尔卡丹吐痰,开着劳斯莱斯闯灯”的黄金年代已成过往,但事实上过去十年,北方传统能源巨头们对光伏、电池、乃至氢能等新领域都展开了大举渗透。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已经从旧棋盘上的棋子,变成了新棋盘上的棋手。
抄底5000亿隆基,从最倒霉的陕煤,到股神
时间回到2017年,这一年,隆基尚未登上千亿市值光伏新能源之王的宝座。
同年的7月18日起,陕西最大的煤矿巨头陕煤集团,在上交所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入场,购入一家名叫隆基股份的企业9959万股票,占了当时隆基总股本的4.99%。
只差0.01%,就达到举牌线。
很多年后,人们才回味过来,这是中国新旧能源交替史上,一次意味深长的交锋。
关于隆基,加在它身上的光环数不胜数:中国最大的光伏巨头,市值近5000亿,产业链硅片、电池、组件多个环节的一梯队玩家;光伏单晶技术的核心推动者,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普及者,182尺寸硅片的领导者……
隆基的过于耀眼,往往致使大家忘记了,这个在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的陕西能源巨头——陕煤集团,才是背后那双翻云覆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