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希望到2030年电动汽车能占到当年新车销量的40%,但首先必须解决充电桩需求问题。图片来自ZHANG PENG/GETTY IMAGES
图片来自ZHANG PENG/GETTY IMAGES
在“双碳”背景下,国务院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设立了一个目标: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这一目标对我国充电桩布局及供电稳定性提出了更高需求。
到2025年,我国目标建立能满足20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共有81万个公共充电桩,其中超过70%位于广东、上海等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但情况已在逐步改善:今年1月,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科学编制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促进充电设施规范有序发展。其中,加强县城、乡镇充电网络布局。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结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事实上,充电基础设施不仅是电动汽车用户绿色出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思考如何打造国内电动汽车产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师Fengming Lu向《连线》杂志分析,当时中国意识到在内燃机创新方面与国际有很大的差距,但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看到了一个机遇可以超越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发展一个未来汽车产业。
如今,我国不仅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电动汽车电池,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方面也稳步前进,并将其销售到世界各地。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2021年底,电动汽车仅占中国客运车辆总数的3%,但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32%,到2040年上升到77%。
“外国汽车品牌以往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但现在由于电动汽车,情况不同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Ilaria Mazzocco说道。她主要研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并认为很多年轻人都愿意拥有一辆更环保的汽车。我国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在一些城市,电动汽车车主可以花更少的钱购买车牌,以及获得换购纯电动汽车的相关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