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点评

   2022-06-23 东亚前海证券62770
导读

 5 月30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从7 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

 

 5 月30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从7 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其中共包含21 项具体措施。


  6 月1 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达到10 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 万亿千瓦时左右;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点评


  国家重磅政策接连出台,《实施方案》致力于解决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规划》则明确了“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发展具体目标及细化的行动方案,以上政策均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实施方案》以及《规划》明确了新能源行业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围绕新能源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助力新能源发电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


  发电侧:多种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为我国集中式光伏以及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做出引导。1)风光大基地方面: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规划》中提出依托“十四五”


  期间建成投产和开工建设的重点输电通道,按照新增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的要求,配套建设风电光伏基地。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我国第二批风光大基地建设总规划容量为455GW,将成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集中式电站装机量主要贡献力量;2)户用分布式方面: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户用光伏以及分散式风电或将成为新能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3)工商业分布式方面:工商业分布式发电支持力度不减,微电网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或将逐步成为主流模式,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网侧: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些新模式增强了新能源与现有电力系统的相适性,在更好地接入和消纳新能源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电网侧调配能力的提升需要完善电网侧储能配套,故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或将推动新能源装机量以及储能需求的增长。


  消纳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提升。新能源消纳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有三种:1)储能方面:提高可再生能源储存能力。发电侧储能配套完善程度以及质量将成为影响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因素,储能需求增长确定性进一步增强;2)就近消纳:


  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新能源就近消纳需要电力价格机制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发电端与用户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微电网建设有望加速,从而提高就近消纳的能力;3)外送消纳:推动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由于我国能源资源“西富东贫”、电力消耗“东多西少”,外送消纳成为解决消纳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西北部地区风电大基地的建设,配套电网送出项目或将进一步增加,特高压需求有望增长。


  审批端:整体新能源项目建设周期有望缩短,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进一步优化。通过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将新能源审批流程化繁为简,解决审批痛点问题,具体来看:1)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建立集中审批绿色通道、风电项目审批改制、综合能源项目于整体统一核准等举措简化流程以应对下游旺盛的装机需求;2)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接网一站式服务提高新能源项目于并网效率,缩短项目投资回报时间;3)健全新能源相关公共服务体系。


  资金端:金融支持政策加码,相关企业融资环境有望获得改善,融资渠道有望拓宽。1)地方财政: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研究将新能源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债券支持范围;2)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金融机构以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为前提,发放可再生能源存量项目电价补贴确权贷款,利用电网企业融资优势,拓展资金来源,且支持金融机构提供绿色资产支出(商业)票据、保理等创新方案;3)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REITs试点支持范围。以上政策均有助于解决新能源发展在资金层面的痛点。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14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