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池是如何反杀日本众多巨头的?
刚刚进入2000年的时候,有媒体就报道出,日本JFE化学、吴羽化学等大批锂电池原材料商从中国低价买进石墨等天然原材料,然后将其加工成锂电池负极材料后以十倍的高价倒卖给我们,这在当时中国各地贱卖稀土等原材料的背景下,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电子巨头索尼依靠相机、随身听等移动设备,抢先在全球将锂电池实现商业化。提前掌握锂电池四大主要构件的独门技术,日本早已垄断中国市场并疯狂收割大赚,全球范围内,日本依靠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制造工艺拿下了77%的份额,在负极材料上更是占据了96%的逆天份额。可谁也没想到,随着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崛起,在几个回合的对抗之后,日本竟然败下阵来,而最后的赢家却是中国。
下面谈谈中国锂电池的发展史,是如何反杀日本众多巨头的呢?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一个员工,研制出了全球首个锂电池,但当时由于技术并不成熟,这种锂电池在充电后极易发生自燃爆炸,储存的电量衰减很快,所以美国各企业并未重视也未投入商用。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日本的一位化学家吉野彰,因为正是这个日本人搞出了全球第一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模型,带领着日本率先走向了锂电池时代。1991年,日本索尼联合旭化成株式会社对外公布了世界首个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继而成功量产。因此日本不论在技术还是在产业上,牢牢占据着全球第一的位置。
即使当时日本锂电池产业和消费电子风靡全球,赚得盆满钵满,但中国在锂电池领域仍旧是一穷二白,核心技术被日本牢牢卡死,所以锂电池并不被国内企业看好,直到1997年中国才建成首条锂电池生产线,就连此时的韩国也已经超过中国很远。
可我国研制锂电池的起点却并不太晚。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科院物理所开建了中国首个固体离子学实验室,锂离子电池的理论研究正是从那时开始,但直到1995年我们才正式搞出第一块锂电池,国内锂电池行业已经非常落后。所以在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呼吁希望给锂离子电池一个机会,于是带领团队仅仅在十年时间内,攻克了锂电池批量生产、关键技术的一系列难题,中国锂电池直接开始了向世界第一冲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