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全面进击储能赛道,热度能否延续?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1-14 18:31 回复:0 关注量:123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政策随之而来,储能业务迎来了“黄金增长期”,以央企为首的新能源企业纷纷规划储能项目。随着风光并网电量快速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储能2022年或将延续此前热度。



  基础作用引央企布局



  储能作为现代化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新能源并网发电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中国能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哈密项目为例,该项目利用太阳能发电,采用的是熔盐储热,储热能力约1300MWh。目前这一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国内实际商业化运营中还应用得比较少。



  储能市场的发展随着风光能源扩张的脚步正在加快。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保守场景下,“十四五”储能市场市场总量将达到35.5GW,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7%左右。太平洋证券分析认为,在大基地、整县推进等政策扶持下,2022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60GW-75GW,同比增长约40%。



  从项目规模上来看, 2021年,百兆瓦级别的储能电站开发加速,这与新能源装机规模越来越大相适应。据了解,更大规模的吉瓦级别的储能电站呼之欲出,林洋能源和亿纬锂能合资公司正在谋划江苏启东500兆瓦/1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



  “储能可以应用于电源调频辅助服务、备用电源、平滑处理波动等场景,解决因风光发电带来的电网不稳定及弃电问题。”国金证券分析称,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对储能设备有迫切需求,“储能+”的新结构得以快速发展,形成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面。



  近期部分储能投产项目



  “储能是新能源发电的缓冲池,没有储能,新能源和电网的匹配就会出现问题。”中国能建相关负责人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是重要支撑。



  梳理发现,从各地已经陆续出台的新能源政策来看,多数要求新上新能源项目必须配套相应比例储能。



  2021年6月,中国能建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能建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基本点”,聚焦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业态,建立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央企在储能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021年12月,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友好、条件成熟、指标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结合地方规划积极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建设,探索推进水电梯级融合改造,发展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



  多元并进的应用现状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多种功能,在众多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技术最为成熟,运行也比较稳定。”中国电建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储能方式众多,但横向比较来看,抽水蓄能是目前最为经济的运行方式之一。



  目前,国内储能装机功率近九成的份额来自抽水蓄能。根据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0年,全球抽水蓄能装机功率为172.5GW,占全部储能装机功率的90.3%;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容量35.6GW,其中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占比为89.3%。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