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拐点已现,光伏电池技术引领者或迎戴维斯双击机会
今年,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出台,让市场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新能源的各细分赛道,尤其是处于中轴位置的光伏行业。
1、原材料价格拐点已现,光伏行业重回到快速发展通道
随着全球光伏热潮的兴起以及国家“3060”碳中和的战略的确立,光伏迎来新一轮的红利浪潮,产业链各环节在2019-2020年开始了新一轮产能的扩建。但是在2020年初全球疫情的爆发,导致光伏产业受到较大影响,装机需求延缓,各家厂商的扩产计划出现不同程度延迟。
而进入2021年以来,因产业链各环节扩产周期的差异所导致的各环节之间阶段性产能错配,也带来硅料、硅片价格的快速上涨,并迅速向电池片、组件等下游传导,影响转机需求;同时,因疫情影响,外销海运运力不足、港口拥堵等导致交货周期延长、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光伏电站新增装机量放缓,国内光伏组件产品出现库存积压,使得光伏产品的出口增速较疫情前显著下降,需求放缓反过来也抑制了电池、组件环节价格的上涨。
疫情叠加国内限电限产政策,以硅料为代表的光伏上游的涨价潮持续,在10月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料价格,国内单晶复投料与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分别为26.99万元/吨、26.8万元/吨,环比涨幅分别达13.21%、13.66%,刷新近十年的价格高点,传导下来是造成全产业链的涨价,硅片、电池、组件价格纷纷跟随上涨,组件报价接近2.1-2.2元/W,重回2元/W时代。时至12月初,国内单晶复投料与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仍略有上涨,维持在27.22万元/吨和26.99万元/吨的高位。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高涨,引起众多资本和玩家的关注,不少资本或扩产、或跨界进入光伏产业链的上游,而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众多新建硅料产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步落地建成,预计2022年新增硅料产能约为20-30万吨,有效产能达到80-85万吨,可以有效缓解硅料供应紧张的局面。而硅片环节,更是有众多产能已经建成投产,市场对硅片供应能力的担忧得到有效解除,在12月1日PV Infolink公布的最新一期硅片市场报价中,各尺寸硅片价格下降了0.20元/片~0.55元/片,降幅为3.1%~9.7%,明显反映出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拐点已至。
上述的原材料涨价的短期利空因素,随着新建产能的落地、价格拐点的出现,整个光伏行业重新回到熟悉的降本降价的发展通道,成本下降又会持续刺激光伏装机量提升,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新一轮的能源革命的主导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光伏指数每次在回调之后,行情依然能够再次兴起背后存在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