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俊峰主任——践行碳中和 轨道交通可担重任
践行碳中和 轨道交通可担重任
——专访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
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
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俊峰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一。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还包括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氯氟碳化合物等),这些温室气体形成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受此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挑战,世界各国正在携手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就在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轨道交通作为环保、节能的‘绿色交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也是交通领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在谈到轨道交通助力碳中和时,李俊峰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向记者介绍:“轨道交通以电能为动力,把轨道交通作为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将有利于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促进交通领域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身为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和国家新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能源法案、能源法草案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组织过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问题研究等重大的国家发展研究课题。他透露:“实现碳中和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目标,其目的是推动全球的发展转型。目前我国正在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积极响应全球减排号召,与全世界一起努力,把一个美丽的、安全的地球留给子孙后代。”
那么,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在助力交通碳中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举措?接下来还将在哪些方面为碳中和发力?轨道交通将如何进行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世界轨道交通》对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
轨道交通被委以重任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简单地说碳中和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也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关注的重点领域。“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做好布局,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零碳’之路。”李俊峰告诉记者:“轨道交通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实现交通行业碳中和过程中被委以重任。”他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行业在铁路线网、铁路货运、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减排措施。
铁路线网方面,以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降低道路交通出行碳排放。在《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要在2035年实现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并且在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高铁、既有铁路通道资源服务城际、市域客运需求,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目前,京津翼、长三角、大湾区等几大城市群、都市圈都在根据《纲要》制定的目标,大力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现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为骨干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各中心城市之间也已开通了高铁动车,可享受1小时至1.5小时的城际高铁通勤服务。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将总体形成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
铁路货运方面,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减少交通运输领域污染物排放。“公转铁”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之一,主要内容是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从公路运输转到铁路运输上来。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仅为公路的1/7和1/13,这说明铁路运输在节能环保、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目前,铁路部门正在积极响应“公转铁”政策,大力推行货运体制改革,制定“货运增量”战略,创新运输方式,重筑铁路货运绿色通道。据相关数据显示,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已由2016年的7.7%提高到2020年的9.9%,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推进“四网融合”建设,减少各种交通工具换乘中的碳排放。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目前,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正在以交通枢纽无缝衔接、服务一体运营为建设重点,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互联互通。以北京为例,已经开通的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北京市以大兴国际机场为中心打造“五纵两横”交通网络,其中“五纵”为轨道交通大兴国际机场线、京雄城际铁路、京开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两横”为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涿城际铁路(在建)。“五纵两横”交通网不但可满足旅客出入机场的交通需求,同时也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主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