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战略引航锂电池产业迎来风口期
中国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38.3万辆,同比增长134.9%。前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54.2万辆,同比增长176.6%。随着我国大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锂电产业也迎来“风口期”。
实际上,锂电池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由于具备电压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较好等优势,锂电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件,应用在手机、电动汽车、卫星、飞船、水下机器人等诸多领域。
近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发布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版)》。所长温晓君认为,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等顶层设计的指引下,未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产业链将持续完善,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中国增长亮眼
2020年,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劲增长带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歌猛进,全年销量达到了324万辆,同比增长43%。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逆势增长也有力带动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增速回暖。
在此背景下,各国也加快了布局锂电池产业的步伐。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由中、日、韩主导的产业格局没有改变,但韩国实现快速增长,正在威胁中国的领先地位;日本整体逐步下滑,与中韩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欧盟全面加强布局,试图构建本土供应链体系,以打破中、日、韩主导的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格局。
具体来看,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20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约为206.5亿美元,同比增长 41%。并且,韩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表现也极为抢眼,市场占比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欧洲近年来也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为此欧盟加大对动力电池布局力度,构建本土产业链,试图在2025年实现动力电池自给自足。今年6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了由美国联邦先进电池联合会组织编写的《国家锂电蓝图2021-2030》,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美国锂电产业链进行了近期和长期的全面规划。
而在中国,中国政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出台刺激消费政策,内需市场稳步增长,带动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快速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明显,消费电子、电动自行车也实现较快增长,TWS、电动船舶等新兴市场开拓现成效。
白皮书显示,新能源汽车方面,尽管补贴力度下调,但国产品牌、合资品牌以及国外品牌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可突破180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
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方面,在5G市场带动下,手机产量持续下滑态势将得以稳住,而全球疫情持续蔓延还将带动微型计算机市场需求高涨,同时智能音箱、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稳步拓展,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电动自行车方面,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加上各大企业发力,预计2021年锂离子电池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渗透率可提升至45%左右,此外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市场需求稳步提升。
此外,新兴市场方面,经过2020年的积淀,我国的大型电动游船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TWS、电动玩具、5G基站等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需求稳步提升,预计带动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220亿只,同比增长超过15%,延续快速增长势头。